本报兰州12月30日电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经历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之后,还能永久保存下去吗?以敦煌莫高窟文物为研究对象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专题——“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储与再现”,12月26日在兰州通过了专家评审验收。专家们运用现代科技——计算机,把敦煌莫高窟文物带入新世纪。记者在现场见到,只要一摁鼠标,计算机荧屏就清晰地显现出敦煌莫高窟文物的图像。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现有492个洞窟,共存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余身,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代表性。可惜经历千年沧桑,遭到人为和自然的破坏。1996年经国家科委、国家文物局批准,投资170万元,由敦煌研究院承担实施了“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储与再现”的研究课题,探索应用计算机和数字摄影测量等高技术手段保护珍贵文物信息的方法。
课题组科研人员与北京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国家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经过4年的努力,取得了4个方面的成果:一、总结出了比较有效的文物信息保护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解决了平面壁画图像的数字化问题;对洞窟复杂曲面几何建模也取得了有益的进展,用两种建模技术构建了虚拟洞窟场景,并实现了相关洞窟资料数据库。二、重点针对莫高窟220窟,完成了近景立体摄影、数字摄影测量、色彩矫正、虚拟洞窟漫游和洞窟档案资料数据库的工作;对莫高窟3窟和57窟进行了数字壁画摄影及图像拼接工作;同美国西北大学合作拍摄完成了莫高窟196、146、16、17窟的壁画数字摄影;同浙江大学合作完成了莫高窟45、205窟的拍摄以及虚拟漫游工作。三、建立了初椐规模的数字化文物信息研究实验室,购置了包括专业数字摄影相机和洞窟摄影平台、图像处理、图像高质量输出设备等一系列设备。四、培养了一支从事文物信息保护的科学技术队伍。
专家们认为,该课题取得的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对进一步深入实施敦煌壁画信息保护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全国的文物信息保护具有示范作用。